0755-88856178
時間:2015-04-16
4月15日,諾基亞宣布,已與法國網絡設備制造商阿爾卡特-朗訊簽署諒解備忘錄,以156億歐元收購阿朗。《華爾街日報》網絡版在雙方確認展開收購談判后報道稱,這宗收購交易完成后有望誕生一家歐洲電信設備巨頭,并刺激新一輪行業洗牌。
較量華為獲法經濟部長認同
諾基亞和阿朗4月14日宣布,兩家公司目前正展開談判,擬將業務“全面合并”,其中,諾基亞拿出一部分股權,來換取對阿朗的控制。當時,知情人士透露稱該交易目前尚未終敲定。
諾基亞與阿朗合并后的新公司,員工總數將超過10萬名,營收接近260億歐元(約合277億美元),成為通訊市場龍頭企業愛立信的勁敵。此外,兩家聯姻還有助于提升研發能力和技術裝備,為對抗中國通訊巨鱷華為提供“火力配備”。
目前,華為緊隨愛立信之后,排在通訊市場第二位,不過其快速擴張的勢頭令美國和歐洲政客們“十分擔憂”。
法國經濟部長伊曼紐爾·馬克宏(EmmanuelMacron)在會見諾基亞和阿朗公司高管后表示:“這是冠軍級公司,能夠同華為和中國的[敏感詞]企業一較高下。”
行業變革引發傳統企業并購
十幾年前,華為和中興憑借低價蜂窩網絡設備產品殺入國際舞臺,電信設備業務便在互聯網和殘酷價格戰的鞭打下遭受損傷。而這一次,行業高管們預計,新的通信技術能夠與許多種網絡設備緊密聯接,有時可以用運行在低價計算機上的軟件來替代專業的電信設備。
這種發展趨勢讓傳統企業成為了新競爭對手搶奪的獵物,同時,也令華為和愛立信這些已有強大產品組合和雄厚客戶資本的企業的優勢更為明顯。諸如JuniperNetworks等小型網絡路由器公司,將會成為大企業的收購目標。
市研機構SanfordC.Bernstein分析師皮埃爾·費拉古(PierreFerragu)表示:“現在要的是網絡技術融合,如果該交易行得通,我們將看到新一輪并購潮。”
這些年間,雖然由于政治原因華為被擋在美國市場大門之外,但該公司的電信設備業務營收仍增長了三倍。根據市研機構Infonetics的統計數據,2014年,諾基亞占據全球無線網絡市場17%份額,落后于愛立信30%的份額和華為20%的占比;阿朗份額則為11%,排在中興之后。
為贏取歐洲市場份額,華為做出了極大努力,這削弱了如阿朗等歐洲本土企業。比如,華為率先推出了可以在同一設備內處理2G、3G以及4G信號的無線發射器,這為其拿下法國以及其他[敏感詞]電信運營商的訂單立下了不小功勞。
歷屆法國政府一直在為本土企業走向國際市場保駕護航,介入涉外并購交易也是屢見不鮮之事。本月早些時候,盡管法國國有電信運營商OrangeSA已與香港投資者接觸談判,但法國政府卻命令Orange為旗下視頻流媒體業務尋找歐洲買家。終,Orange對外透露,法國媒體企業VivendiSA有意接盤。
不過,受限于歐盟對[敏感詞]援助的嚴格規定以及自身陷入財政困境,法國政府在阻攔海外買家競標與支持本國公司收購優質資產方面幾乎沒有任何回旋余地。
同命相連后的取長補短
近年來,諾基亞電信設備部門一直深陷泥沼,與西門子AG組建的合資公司也未成氣候,先后進行了裁員和重組等措施,來保證利潤。2013年,在將手機部門賣給微軟后,諾基亞收購了西門子所持有的合資公司50%的股份。
與此同時,阿朗命運亦是多舛。該公司一直在不斷重復重組計劃和資產出售中搖擺不定,其中還伴隨著不停的“燒錢”。2006年,法國阿爾特公司收購從AT&T剝離的朗訊技術公司,阿朗就此而生,不過隨后這家“二合一”的公司便飽受管理層分裂之苦,CEO也是“走馬觀花”換個不停。直到今年,阿朗才有望首次獲得正自由現金流。
知情人士表示,兩家公司這些年來的經歷讓雙方管理層在著手交易時便經歷著考驗。其中的一大問題是,網絡設備公司必須要與客戶維系長期穩定的關系,這意味著并購后,新公司很難停止對相似產品和技術的繼續支持。
不過分析人士表示,兩家公司采取的成本削減措施,有助于雙方在技術層面取長補短,而不是重合疊加。自2013年接管阿朗以來,CEO康博敏(MichelCombes)便按照自己的想法精簡業務。到目前,阿朗已賣掉辦公室電話業務、政府設備業務以及其他一些資產,同時實施裁員計劃。
對諾基亞而言,此項交易帶來了提振市場份額的機會,可以在“錢多地大”的美國市場同愛立信競爭;美國市場正是阿朗的大本營,其與Verizon通訊和AT&T等運營商關系深厚穩定。此外,諾基亞還能獲得阿朗增速迅猛的網絡路由器業務,在分析師眼中,這塊業務是阿朗的“利潤引擎”,是其未來依靠的對象。自諾基亞重組以來,所有精力都放在無線網絡這一個領域。
阿朗擬今年下半年為旗下海底網絡部門IPO(首次公開募股)。目前尚不清楚,如果諾基亞與阿朗合并交易達成后,后者IPO是否按計劃進行。法國政府此前就曾表示,阿朗海底通訊光纜是[敏感詞]情報部門的戰略資產。
免責聲明: 本信息的真實性未經我網證實,僅供您參考,目的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 如有錯誤、誤差或侵權行為,請通過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將該錯誤、誤差或侵權及時通知我們,我們將萬分感激并會急時予以修正或刪除。